位于古文化街中段的天后宫原名天妃宫、娘娘宫,主要是为了祭祀道教女神天后。天津有一句话:“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可见天后宫在天津人心目中的地位。天后宫最初创建于元朝时期的1326年,并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称天后宫。主要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主体建筑是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中间面阔3间,进深3间,7檩单檐庑殿顶,前接卷棚顶抱厦,后连悬山顶凤尾殿,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该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也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宫之一。
天后宫的主要功能是祈求航海安全,它既是历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员娱乐聚会的场所,除了举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后的仪式外,还经常有各种中国特色的酬神演出。在每年农历3月23日为天后妈祖的诞辰,这里经常举办民间花会,吸引了很多游人。在这个约定俗成的日子里,数以万计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风尘仆仆地融入这里。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皇会是中华妈祖崇拜一个奇异的盛典,是北方妈祖之乡天津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此地上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文化的梦……竟然举城若狂,万人空巷,香船云集于海河,中国的大城市何处还有这样壮观的民俗?” 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我始终没有亲临这里,观赏这一热闹隆重的场面。
早在1954年,天后宫就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天后宫进行居民动迁、文物修缮和博物馆建设,对天津天后宫内的海神天后妈祖、王灵官和四大金刚等神像进行复原。1986年元旦,天津天后宫经过重建重新对外开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