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出门不如赖在家。都说年轻人到外面闯荡闯荡有好处。可离乡背井远走八方的滋味好受吗?
今晚我就给各位倒倒苦水吧。
涨工资是所有人盼星星盼月亮的事情。在内蒙工作十三四年了一直拿38块大洋的我,本以为这辈子最多能拿到83就算到顶了。没成想上边突然来了消息,38有可能变成42.5,但名额很有限。
我记得当时对我构成威胁的只有三到四人。主要是因为大家工作年头都差不多,表现也都差不多。这里所说的表现主要指的是工作业绩,比如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及评定,所教班级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成绩,所带班级获校级或区级先进班集体的次数 ,以及本人获校级或区级等先进工作者的次数等等。当然人缘也是很重要的。但一直让我很自信的是,我在单位与同事们相处都很好,尽管不大会拍领导的马屁,但领导对我的印象好坏还是看得出来的。
但最终的结局还是让我失望了。一位情况和我差不多的,平日工作比较吊儿郎当且业绩一般的当地人每月工资一下子比我们多了四块五。尽管他很慷慨的掏出钱请大家吃了一顿,我心里还是不服。
后来才知道,他的父亲与当地教育局的很多领导都是老同学。同学之间彼此总该有所照顾吧!
分房子又是一件很容易打破脑袋甚至会出闹出人命的事情。有资格住进唯一大三室新楼内的人虽说不多,但谁也不愿住一楼和五楼(顶层)。南方的一楼太潮,五楼顶层冬冷夏热。为此有人抱定主意若按打分排到挑一五层的话,那就选择领导们原住的旧三室,最起码还有双阳台。
按照最先公布的分房文件推算,我们极有可能住进四层。但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结果公布后我们又得整天去爬五楼了。找到分房办去了解究竟,原来在最新规定的文件中,增加了这样一条: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户口不在本地的将扣掉0.5分。正是这零点五分之差,把我们挤出了本可以选择二到四层的竞争者行列。后来才知道,全校有分房资格的只有我们一家属于这种特殊情况。可见制定这条政策之人(不管是出于何等目的)得费多少心机,就像下围棋的残局一样,算度该得多么精准啊!
不过最终我们所有住顶层的人站到了一起,经过定期集体找校办交涉后,终于获得了校方的承诺:将所有顶层增加隔热层。但终日上下多踩十多次台阶还是得让体力付出了许多。
评论